合成燃料上大分!e-NG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投入市场
2024年09月24日 09时 航运界
航运界网消息,能够帮助航运业实现脱碳目标的替代燃料——生物液化天然气(Bio-LNG)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并逐渐普及开来。同时,其碳中和替代品——合成甲烷(e-methane)、合成天然气(e-NG)的生产进程也在持续加快,并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投入市场。
据介绍,e-NG由回收的二氧化碳和绿氢混合产生,其分子水平与天然气相同,能够轻易地融入到现有的能源结构中。相较于化石燃料,e-NG更具有成本效益,帮助解决在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氢储存和供应安全等方面面临的许多挑战。
合成燃料最新进展
据《贸易风》(TradeWinds)报道,慕尼黑的甲烷化可再生天然气生产商Turn2X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的米亚哈达斯附近的一家工厂生产其首批商用e-NG,这批燃料将通过管道运输,目前已全部售出。
据Turn2X的业务开发人员Maximilian Matheis介绍,在该工厂预计每年2gwh(吉e-methane瓦时)的产量中,一半提供给德国的德国玻璃制造商,剩余的则出售给中间商,将产品推荐给使用LNG双燃料船舶的船东。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以期实现“到2030年生产足够的电制天然气,以满足德国约10%的天然气需求”。
比利时绿色能源公司Tree Energy Solutions(TES)则专注于寻找已经使用天然气的市场,积极与订购了LNG双燃料船舶的大型航运公司进行接洽。该公司预计在2028年开始生产,期望到2030年在全球生产100万吨的e-NG。
TES商业和战略项目的执行副总裁Nikolaus Widmann坚信,e-NG将在航运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燃料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凭借现有的LNG基础设施即时投入生产。他表示,“e-NG是生物液化天然气的老大哥。未来,其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最优解决方案。随着新法规的出台,e-NG将被看作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脱碳途径”。
据悉,TES与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合作在美国实施“Live Oak e-NG”项目,目标是到2030 年每年生产10万至20万吨e-NG。此外,两家企业还与三菱商事、大阪燃气、法国能源集团Engie、美国能源公司Sempra Infrastructure、东京燃气、东邦燃气组建e-NG联盟,支持该型燃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
芬兰绿色氢和电转气开发商Nordic Ren Gas正在开发六个e-methane生产项目,从2027年初开始,这些项目的总产量将超过2TWh(太瓦时)。据悉,该公司已与芬兰国有企业 Gasum签署了一项长期承购协议,通过天然气管道进行运输,出口到欧洲或液化用作海上运输。
Nordic Ren Gas的市场开发主管Matti Rautkivi 表示,这很可能是欧洲签署的第一份e-methane承购协议,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进展,主要是因为其在公路和海运领域都拥有终端用户市场。
e-NG具备竞争力
每当出现新的船用燃料,人们首先关心的就是燃料的定价问题。目前,Bio-LNG的价格是传统燃料的两倍,e-NG的价格接近三倍。但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解槽成本的下降,e-NG的价格仍然存在大幅下降的空间,未来或将与Bio-LNG价格持平或更低一些。
Matti Rautkivi 强调称,由于可再生电力占e-NG成本的70%,随着价格的下降,将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并表示,由于人们更关心成本,e-NG被多次提及并计算,与Bio-LNG相比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虽然e-NG的生产成本高于Bio-LNG,但由于监管核算,对船东而言,其价值已经具有竞争力。
e-NG的未来发展
Maximilian Matheis认为,由于监管激励措施,海运部门对e-NG的需求持续上涨。他指出,在2030年代初期,航运企业需要相当数量的Bio-LNG或e-NG。并建议道,“如果航运业希望在未来10年内获得足够的e-NG,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准备,签订长期承购合同是推动该型燃料不断发展的重要一环”。
Nikolaus Widmann持有同样的观点,他正敦促买家更深入地挖掘、理解e-NG,并签订承购协议,推动开发商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燃料市场,有效降低燃料价格。他认为,该行业应该就法规与结构达成一致,否则参与者将错失时机。
根据Nordic Ren Gas的预估,到2050年,航运业需要使用470 TWh(太瓦时)的清洁燃料才能符合碳排放法规要求。
Matti Rautkivi透露称,一些拥有清洁燃料研究团队的大型航运公司在Nordic Ren Gas公布e-NG生产计划后,也展开了讨论。“人们开始意识到,监管和生产都已经到位,船舶也即将投入市场。至少有一部分航运业从事者可以成为减排的先行者,了解他们的船队如何实现去碳化,并抓住e-NG的发展机遇,而不是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