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出品,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任何转载、使用、引用、复制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和/或图表均需注明来源。
撰稿、制作:王海
任何转载、使用、引用、复制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和/或图表均需注明来源。
撰稿、制作:王海
极地脱困记

时间向前推移,回到2013年12月25日。
这天的6时50分(当地时间5时50分),“雪龙”号值班驾驶员突然接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称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船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向客船漂移,正威胁着船舶和人员的安全,需要紧急救援。而几乎就在同时,“雪龙”号也收到了这艘名叫“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俄罗斯科考船发来的最高等级海上求救信号。
27日,经临时改变航线并全速前行2天后,“雪龙”号驶到距“绍卡利斯基院士”号6.5海里的冰区,但由于天气状况持续恶化,“雪龙”号被迫停止破冰前进,原地待命。
29日,与“雪龙”号一同赶往救援的法国“星盘”号放弃了救援行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放缓。
据航运界网了解,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科考生涯中,其一直在太平洋海域航行,从未到达过极地,现归俄远东水文气象科研所,但由澳大利亚运营机构使用。此次该船载有22名船员和包括由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以及来自英国、阿根廷、荷兰、新西兰、智利等国组成的52名游客。
“我们周围好多船,船尾有船,船头有船,天空中来了中国人,飞了一圈又离开。法国人顺便也来看,可就是没法靠过来。我们实在太丢人,困在这里走不开”……在被困多日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人员用这种自嘲式的自编歌曲迎接新年到来。
2014年1月2日下午,“雪龙”号所搭载的直升机“雪鹰12”号降落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经过6架次飞行,至3日凌晨,“雪鹰12”成功将所有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
然而,乘客虽已救出,浮冰却依然存在。“雪龙”号完成救援的同时,自身退路也被封住,只能等待天气转好。直到7日,“雪龙”与“绍卡利斯基院士”双双脱困。这场历时13天、好莱坞电影情节般的极地大救援终以“普大喜奔”的结局落幕。

诚然,尽管不少网友对“雪龙”号以诸多科考项目无法继续和自身也被困在冰中为代价去救助俄船的做法提出质疑,但我们认为,仅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作为附近船,“雪龙”号对人命的救助是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法定义务。如果“雪龙”是前去救援船舶、货物或者物品等,则属于商业救助,应另当别论了。
“雪龙”号的前生今世
1993年,前苏联一家航运公司向乌克兰赫尔松船厂订造的极地型运输船因苏联解体而未能建造完成。该船原本用于为冰封区港口输送油料,设计破冰能力1.2米,被中国以1750万美元购得,并改造成极地破冰船,于1993年3月25日完工。中国第一任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该船命名为“雪龙”。
“雪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艘艘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服役以来,历经1994年,1995年,2007年,2009年和2013年等多次维修改造,完成16次南极考察和5次
“雪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艘艘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服役以来,历经1994年,1995年,2007年,2009年和2013年等多次维修改造,完成16次南极考察和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