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今日命名交付

2023年11月07日 15时 航运界网

11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担任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启航大使,为“爱达·魔都号”命名并启动香槟掷瓶礼。至此,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历时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顺利完成命名交付。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邮轮产业链国内外合作伙伴代表参加仪式。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目前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第四个成功设计建造大型邮轮的造船集团。
 
大型邮轮被称为工业领域的集大成者,是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的巨系统工程,浓缩现代工业与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国家制造业、科技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造船业唯一没有攻克且实现交付纪录的高技术船舶。
 
2018年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作设计建造合同正式签订,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推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为全面推进和实施大型邮轮工程项目,中国船舶集团成立邮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搭建邮轮产业平台,并且与合作方分别组建专业的邮轮管理和设计公司。按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模式,加强集团内外单位的协作,强化国际交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本土邮轮生态体系。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万5千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联动和管理361家一级供应商、1105家二级配套企业,汇集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5000名的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相继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综合电网、舱室环境、振动噪声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持续构建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交付运营将为我国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本土邮轮产业生态带来关键驱动,为我国船舶工业与全球合作进一步创造发展机遇,为我国促进“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续写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爱达·魔都号”“身系”飞天飘带,在设计上由外至内融合东西方美学、融汇传统与现代灵感,诠释邮轮之都“摩登”的时尚潮流,展现经典文化“魔力”的创新魅力,带来东西方文旅要素“魔幻”的跨界融合。通过“一船好戏”,呈献匠心珍味、沉浸娱乐、潮流购物、创享空间等邮轮消费新场景,为宾客营造一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海上艺术沉浸之旅。2024年元旦正式投入运营后,“爱达·魔都号”将执航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让古丝绸之路的智慧与力量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继续破浪远航。
 
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行漫漫亦灿灿。中国船舶集团始终坚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开放合作、拼搏奉献”的邮轮精神,旗下外高桥造船、中船邮轮、爱达邮轮各方携手齐行,全力以赴推进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工程项目,最终实现了我国船舶工业新的跨越。
 
附:
樊锦诗介绍词

 

大型邮轮犹如襁褓中的婴儿,等待着为他命名祈福。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启航大使樊锦诗院长为邮轮命名。

她成长在上海,她是上海的女儿,

她远嫁至敦煌,她是敦煌的女儿;

她用一腔爱、一幅画、一场文化苦旅,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指尖不断流淌;

她曾说过,敦煌是一个谜、是一场梦,

守护敦煌是她的命,今天我们将守护着她的使命。

爱达魔都号采撷了敦煌的神韵,复现了敦煌的瑰丽,将繁荣和共赢的敦煌文明从古丝绸之路播散至新时代一带一路,让发展和希望的敦煌精神在蓝色海洋上得以赓续和传承。

 

樊锦诗,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石窟考古、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极大地提高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创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石窟考古新模式,主编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征引;构建基于价值和系统论的世界遗产综合保护管理体系,推动《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制定、公布及实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开创了我国石窟科学保护方法体系;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首次在国内开展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倡导、主持“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改革先锋、“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等,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来源:航运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