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儒:积极服务新片区、赋能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事大学

2023年08月01日 10时 航运界网

7月9日,2023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临港新片区成功举行。上海海事大学作为坐落在临港新片区的我国知名高等航海学府,是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办方之一。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出席大会并主持了主论坛。在大会期间,航运界网对宋宝儒进行了采访。
 
2023年7月9日,宋宝儒出席2023滴水湖高能级国际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并主持大会主论坛
 
上海海事大学为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宋宝儒表示,在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建设过程中,上海海事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扮演“高级航运人才摇篮”角色。据宋宝儒介绍,上海海事大学每年培养毕业生6500余人,其中64.74%服务于港航、物流等航运领域,就业毕业生68.7%留在上海工作,留在临港新片区就业创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年均增长10%以上。另外,为适应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学校成立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亚洲邮轮学院等人才培养平台,培养航运金融、航运法律、邮轮管理、自贸区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复合型航运人才。
 
二是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宋宝儒表示,上海海事大学发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等“全国高校百强智库”平台作用,在航运规划、航运政策、航运信息、自贸区建设等领域提供决策咨询和知识服务。
 
三是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宋宝儒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积极促成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等国际组织落户学校。与国际海事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促进国际海事治理,为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方案。
四是集聚航运要素资源。“推动一批学校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同时,积极发挥创新溢出效应,吸引带动校友企业、合作企业落户临港,共建航运生态链”,宋宝儒说。
 
创新驱动、产学研融合,推动航运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推动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谈到关于培养和吸引更多航运人才时,宋宝儒称,学校将从以下个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据了解,上海海事大学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航运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比如,学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专业与中远海运等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开展‘2.5+1+0.5’‘三明治’式人才培养”,宋宝儒补充道,学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双导师制,与航运、物流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技术攻关、学位论文撰写。发挥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作用,为航运教育行业培养 “双师型”人才。不断扩大船长、轮机长船岸转换知识更新培训,特种船舶船员培训等项目规模,积极开发极地航行船舶船员适任培训项目等。
 
二是推动教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航运业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行业,为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上海海事大学专门出台促进教师到行业实践政策,有序组织教师到教学实习船、邮轮、科考船上践习,使不了解航运的教师增强行业认知。学校还积极组织教职工大讲堂等活动,引导教师向学校办学特色转型。
 
三是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海海事大学聚焦航运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发展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更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习实训体系。先后打造了《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等思政“金课”,着力提升学生航运文化素养。组织学生开展“航运科考”,带领学生走进上海洋山港、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行业认知教育,增强学生服务航运业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不断优化高端复合型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宋宝儒向航运界网表示,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式,构建“外语+专业技能+通识能力”课程模块,强化海事英语应用能力。近三学年学校共开设近300门航运特色全英语教学课程。
 
五是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航运界网了解到,上海海事大学构建起航运特色一体化的实习实训体系。将两学期调整为三学期,增设暑期教学板块,集中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践。2023年暑期活动周集中安排水上和陆上专业航行实习892人。组织学生到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沪东船厂等企业实习实践3941人。加大暑期社会实践力度,2023年组织大学生到上海洋山港、山东港口青岛港、北部湾港等港口开展“千企百港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共152批次、1689人。
 
主动服务临港新片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次大会,是临港新片区揭牌近4年以来,举办过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航运业专场活动。在宋宝儒看来,上海海事大学积极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临港新片区建设国家等重大战略,其办学特色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高度契合。“当前,上海正在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参与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主动服务临港新片区推进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宋宝儒说。
 
据航运界网了解,上海海事大学在大会期间安排了很多师生参与,近距离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讯息、最新态势,以增强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宋宝儒强调,参与举办大会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筹备大会过程中,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本领,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此外,本次大会集聚和吸引诸多航运要素企业来到临港、扎根临港,提高临港航运企业密度和高度,共同研讨航运发展新技术、新规则、新趋势,服务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因而,宋宝儒认为,构建高质量“朋友圈”也是上海海事大学深度参与举办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宋宝儒强调,在上海海事大学114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航运、物流、海洋等鲜明特色领域,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和智力支持者。要通过本次大会所搭建的优质平台,进一步推进航运人才培养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将大会打造成政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国际深度交流的品牌。
 
“通过国际交流,发现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航运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级。为毕业生在行业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促使更多毕业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扩大临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不断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在国内和国际的办学影响力”,宋宝儒最后说。

来源:航运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