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两个热词 IMO海上安全司司长分享新举措

2023年08月01日 10时 航运界网

7月9日,2023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本次大会以“开放、创新、融合:建设面向全球的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主题,聚焦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和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进行广泛交流,推动国际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现场,“智能航运”、“脱碳”等成为高频词,而这也将成为中国航运的新机遇。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司司长海克·德金(Heike Deggim)表示,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开发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航运业引入新时代,航运业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必须加快数字化步伐。

 

在数字化和自动化领域,国际海事组织在研究关于水上自主船舶的监管,2021年完成了对监管范围的审查,研究现行监管框架可能受到自主船舶运营影响的程度,确定进一步讨论事项。目前正在进行非强制性的政策制定,预计2025年生效。这个政策将成为未来强制性的规范,预计在2028年1月1日生效,为这个强制性的规范奠定基础,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协调三个相关的委员会:海事安全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便利化委员,就术语和定义方面进行统一,现在已经成立了三个委员会的联合工作组,定期开会讨论共同问题。

 

同时,中国为这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定期提交有关特定主题的文件,并且参与国际海事组织机构和工作组、通讯组的相关会议。国际海事组织也意识到,必须要帮助航运应对与航运流程、系统数字化集成和自动化相关的风险和漏洞。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也对航运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初步策略,提出非常高的目标——到2050年将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少50%。

 

谈及“脱碳”,海克·德金表示,事实上,国际上对航运业实现减排的路径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而临港新片区举办的此次创新大会集聚高能级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以及众多市场主体,包括绿色甲醇生产制备企业、碳排放交易平台、码头公司、船舶动力系统等等,将有助于探索可行的减碳路径和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搭建良好的机制和沟通平台。

 

航运业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关系到数百万人的生计。而IMO和全球航运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是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相关的持续发展目标。“航运业对于这些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据海克·德金透露,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制定了关于脱碳的初步策略。就在7月3日到7日,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0届会议在伦敦总部举行,近1800名与会代表通过了最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作为联合国负责制定全球航运标准的专门机构,IMO在最新的减排战略中提出,尽快使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考虑到不同国情的情况下,在2050年之前或该年份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来源:航运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