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分红!福建国航远洋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2023年06月14日 15时 航运界网
前言:时代风云变化,一家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历史特殊时刻看似毫不起眼的抉择。
航运界网消息,作为2022年在北交所交运板块上市的“航运第一股”,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一系列公告再次引来行业注意,国航远洋的故事还在继续。
回馈投资者分红5500万
据公告显示,国航远洋2022年营业收入为11.58亿元,净利润为1.88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2%。其中,内贸航运收入5.77亿元,占比50.74%;外贸航运收入5.6亿元,占比49.26%。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
详细来说,该公司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现有总股本555,407,45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元人民币现金,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554.07万元。
提高自有船舶运力夯实主营业务
今年1月,国航远洋(833171)在江苏海通海洋公司下单订造4+2+2艘73800载重吨散货船。根据建造合同,单船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2.16亿元(含税),4艘船舶总造价为人民币8.64亿元(含税),4艘船舶的交船时间分别为合同生效后22个月、25个月、28个月和31个月内。
国航远洋表示,此次订造新船是基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满足公司生产需求,并能优化船队结构,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和能耗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公司长期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国航远洋的昨天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企业从创立到上市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
事实上,国航远洋主要从事国际远洋、国内沿海和长江中下游航线的干散货运输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形成了以航运业务为主,以船舶管理、商品贸易等相关业务为辅的业务布局。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中国航运发展报告》,自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船队规模连续3年国内排名行业第四,经营的国际航运船队规模连续3年国内排名行业前八。
具体来说,国航远洋定位于“打造具有一流服务品牌的国际航运企业”,聚焦于“国家重点战略性物资”、“大客户”、“先进水平船队”三大战略支点。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在国内外沿江沿海港口形成了内外贸兼营的运输格局。在国内及沿海运输业务上,公司以电煤运输为主;在国际远洋运输业务上,公司为客户提供煤炭、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国际海上运输服务,航线遍及大洋洲、欧洲、非洲、南美、北美、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
船队结构来看,国航远洋目前拥有巴拿马型和灵便型等多种干散货船舶,并以自有运力为基础,通过租赁运力补充扩大运力规模,有效地整合了运输关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运输要求。公司客户涵盖煤炭、钢铁、矿石、能源、粮油、水泥等多个领域,与国家能源集团、BHP(必和必拓)、RIOTINTO(力拓)、大唐、华电、嘉吉、鞍钢、宝钢、华能、粤电、中远海运、中粮集团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此外,国航远洋还积极开掘市场,新客户新成交取得突破:外贸业务先后与四大的粮商、欧洲大型钢厂等达成协议,内贸业务跟中天钢铁、华能唐山物流等达成合作,同时也加入了中粮、中储粮等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名录。
在资本市场方面,国内老牌基金公司“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继续增持该公司股票,目前持仓数量接近600万股。
申万宏源和浙商证券两家券商分析师均对国航远洋公司出具“增持”评级,其中申万交运还在研报中指出,参考上海航运中心的需求判断与克拉克森上散货船交付节奏,预计2023年,沿海干散货运输需求总体增速在2%左右,有效运力增速约 9%,市场供需格局仍将紧张。
国航远洋的今天,聚焦干散货船队绿色转型
值得重点提及的是,此次国航远洋订造的73800载重吨散货船,在节能减排和船舶智能化方面均有突出表现。该型船将采用低阻力线型和高效率推进系统,可满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主机采用最新型低油耗主机,同时,对机舱节能系统全面优化;船体采用宽体、浅吃水、综合整体设计,以及V型球鼻艏;还将采用一体化节能设备,并根据营运工况进行优化,降低油耗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性。同时,该型船将引入移动电源概念,通过船舶电站油电混合,实现停泊零排放。
在船舶智能化方面,该型船还将采用机器设备检测与分析系统、智能航行安全提示系统、智能能效系统,对船舶主要耗能数据和航行参数进行自动采集、船舶智能能效评估、燃油监控及能效管理、辅助决策等其他辅助功能。此外,该型船还将应用船岸信息集成平台,实现船队航行状态信息、船队能耗状态信息、船队设备健康状态信息等功能。
2023年6月2日,国航远洋与江苏海通海洋、玉柴船舶动力公司在珠海就新能源甲醇双燃料动力在散货船的应用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会上,国航远洋董事长兼总裁王炎平表示,国航远洋集团作为国内干散货航运龙头企业之一,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散货船东双碳目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集团上市后,持续聚焦干散货船队绿色转型、船型设计优化、船用替代燃料应用研究,在自有船舶设计中不断提出创造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双碳目标下,三方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及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积极研究甲醇双燃料动力替代方案,全面推动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的建造,为船舶的节能减排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坚持绿色节能发展模式,稳妥推进船舶更新提升盈利能力和对投资者的回报能力。
内贸干散货:预计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供需较为平衡
事实上,在航运界网看来,2023年受地缘政治与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求端,中国经济迎来疫情后的复苏,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商品的运输需求将支撑起内贸航运市场。供给端,运力供给较为稳定,船龄呈下降态势,随着环保政策逐步施行,船舶更新速度可能提速,但运力增速小于运输需求增增速。
外贸干散货:国际干散货航运复苏可期,供需平衡将略有收紧
总体而言,BIMCO日前预计到2024年年底,干散货市场供需平衡将略有收紧。预计2023年全球干散货需求将增长1.5%至2.5%,2024年增长1%至2%。预计2023年运力将增长1.8%~2.3%,2024年增长1.1%~1.6%。
航运市场的明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全球GDP增长将分别放缓至2.8%和3.0%。高通胀、紧缩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状况恶化将限制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和2024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分别增长5.9%和6.3%。中国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5.0%的增长,尽管这一目标是针对国内消费和制造业的增长,而不是建筑业的增长。按照历史标准,修订后的预测保持健康,约为20年平均水平,预计将支持稳定的基准干散货需求。
此外,中国是干散货的主要进口市场,其经济发展形势对需求前景至关重要。同时,气候变化也将影响干散货需求。美国和阿根廷的降雨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其粮食产量,而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干旱天气可能将影响其粮食出口。印度和东南亚的气温也可能上升,从而提振煤炭进口需求。而澳大利亚和巴西洪水造成采矿中断的可能性将降低。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全球钢铁需求前景仍然乐观,该协会预测2023年和2024年的需求将分别增长2.3%和1.7%。2023年,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和汽车产量上升,中国的钢铁需求将有所改善。在政府支持措施的推动下,今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也将有所改善。
从煤炭贸易来看,中国和印度仍是两大关键市场。今年迄今,中国和印度的煤炭进口量激增。由于经济活动增长,两国的电力需求都有所上升,而反常的高温天气进一步增加了需求。同时,煤炭价格的下跌,提高了对价格敏感的进口商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煤炭进口量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30.4%。与2022年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动力煤产量分别增长了2.5%和24.0%,这突显出贸易流的转变可能会持续数年。
纳西姆·塔勒布其著作《黑天鹅》中直言,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去生存。
在业内人士看来,回看过去充满不确定性的三年,航运市场受疫情造成的港口码头物流供应链拥堵,干散货市场的周期性在疫情下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但疫情仅仅是经济周期转向的催化因素。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预计2023年粮食出口量将下降0.9%,2024年将增长5.0%。受欧盟和俄罗斯出口增加的推动,预计这两年小麦出口将略有增长。玉米出口预计在2023年下降12.0%,然后在2024年上升11.4%。阿根廷和美国干旱风险较低,这将有利于粮食运输市场的复苏。2023年和2024年大豆出口将分别增长10.5%和4.4%,预计巴西将继续增加出口,而美国的出口可能会下降。
可以说,国际干散货船队运力增长的前景更加确定,这无疑是积极的。当前手持订单量占干散货现有船队的6.9%,是25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对货运市场的改善非常有利。全球干散货船队在2022年增长2.8%,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增长约4.2%,预计2023年增长2.8%,2024年仅增长2.3%,远低于有机替代水平。
申万交运亦在研报中指出,随着环保政策逐步施行,船舶更新速度可能提速,新老船只的能耗、航速均出现差距拉大现象,对运价的接受程度也将呈现差异化,预期运价波动将会较去年有所放大。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航运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