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引领“皖”美蝶变
2022年11月03日 09时 安徽日报
开放发展,通道先行。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也是区域开放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安徽省港航集团(以下简称“安徽港航”)以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指引方向,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新通道为经营目标,积极推进口岸发展,建设水运开放大通道。
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港航拥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5个一类水运口岸,合肥、蚌埠2个二类水运口岸。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口岸经济发展的基础。
过去十年,安徽水运网络通江达海,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构建,水运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较2012年增加747公里,达到1831公里、居全国第5位。长江干流芜湖至安庆段维护水深提至6米至8米,实现3万吨级船舶到芜湖、万吨级船舶到安庆的历史性突破。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全面开展,2000吨级船舶将畅行临淮岗以下航道。完成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整治。开建江淮运河,年内通水通航,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水运大通道即将全面打通,正式实现江淮沟通、通江达海。
安徽港航高度重视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将水运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省港航集团完成投资11.20亿元,同比增长31.6%,占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计划19.8亿元的56.6%,超预期完成“半年双过半”目标。
今年7月6日上午,马鞍山港9号码头改扩建工程(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马鞍山郑蒲港举行。
马鞍山港9号码头改扩建工程是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开展“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建设的首个项目,被列入马鞍山市2022年重点工程、省港航集团重点调度工程项目。码头一期工程计划2023年一季度完工。完工后,将助力马鞍山港口码头优化运输结构,提高港口通过能力,进一步强化通江达海能力。
7月25日,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水工工程,提前45天完成最后一榀纵梁安装,上横梁浇筑、面板吊装、面层浇筑等施工工序也同步推进。该码头工程是安徽省“十四五”期间重大交通项目之一,设计年吞吐能力375万吨。
还有合肥派河国际物流园一期、安庆港长风作业区二期、蚌埠新港改造工程、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八百里皖江上,一座座港口正澎湃向上。
优化集装箱运输体系
风从海上来,发展势如虹。
安徽借助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优化集装箱运输体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东出西进”“南下北上”,安徽港航稳步推进航线网络化发展。
——强化东出,稳定运营芜湖、合肥、蚌埠等港口至上海航线;进一步完善芜湖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功能。
2月15日,芜湖—上海洋山航线共舱管理模式和单点挂靠在长江上率先推出,港口作业效率、运输时效、船舶装载率、计划准点率大幅提升,皖江-上海水路运输质效全面提升。
——扩大西进,开通蚌埠—淮滨、芜湖—武汉等辐射上游港口的航线,逐步夯实蚌埠淮河枢纽港、芜湖长江枢纽港地位。
——稳步南下,7月6日,开通郑蒲港-福州江阴港航线,成为我省首条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填补安徽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与福建沿海之间的航线空白。
——积极北上,与湖北港口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谋划武汉-芜湖-俄罗斯东方港航线。
2022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准确把握行业形势,扎实推进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所属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9%。芜湖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15%;铜陵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38%;蚌埠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29.3%;合肥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7.83%。
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面对供应链、产业链不畅问题,安徽港航瞄准“痛点”,全力以赴做好水路运输保通保畅工作,期间累计完成集装箱“陆改水”2.3万标箱、件散货“陆改水”40多万吨、滚装车“陆改水”近4000辆,为省内进出口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口岸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口岸各经营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日前,两台4轴8轮的橘色纯电动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车“现身”合肥港。标志着合肥港智能网联信息化改造及自动驾驶场景应用项目进入联调测试阶段,同时预示着国内内河港第一家无人驾驶和人工内集卡混行作业的“智慧港口”即将上线,港口智能化水平走在内河港口前列。
在芜湖港,8台智能场桥投入运营,首台智能远控岸桥正在安装调试当中,较传统人工操作,远控设备更为智能、安全、可靠。
据悉,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主要依托于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建设智能无人道口、智慧集装箱堆场、生产智慧调度等智慧服务功能,推进港口向智能调度、智能操作、智慧交通迈进。通过试点项目的建设运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河智慧港口建设经验,带动全省乃至全国内河港口智慧化水平的提升。在中央网信办日前发布的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公示名单中,“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案例”入围50个双化协同典型案例。
安徽港航还持续开发优化水运口岸物流辅助系统,目前已在铜陵港上线试运行。
除了智慧化信息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港航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通关环境优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规范港口船闸收费也是亮点。
在合肥海关的支持下,6月份,合肥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正式落地。合肥港与洋山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合肥至上海外贸“陆改水”业务通关效率大幅提升。铜陵港、芜湖港等口岸水运转关“离港确认”监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运行,进口水运转关可先装船再申报,将海关转关手续与码头作业由“串联”变为“并联”,提升了水运转关进口货物流转速度,比传统转关模式节约1至2天。
同时,推进铜陵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并顺利通过海关总署复核。芜湖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
千帆竞发逐浪高,八百里皖江水运扬。安徽港航将继续奋力发展口岸经济,努力提升安徽开放平台能级,为建设交通强省注入港航动能。
来源: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