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落户临港说起——临港新片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

2022年08月25日 09时 航运交易公报

除了沿海捎带和LNG加注两个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获奖项目,在港航领域的政策突破还有很多,如洋山港海事局创新推进“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未来还有船舶法定检验放开等。下一步,上海市交通委将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继续全力推进临港新片区巩固和提升枢纽能级。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超级工厂,从开工到首辆中国产特斯拉交付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不但速度绝无仅有,而且整车价格相较进口也便宜了10万元。而特斯拉本身在布局临港后的当年市值就突破2000亿美元,高于传统汽车产业代表丰田汽车的公司市值。

为什么特斯拉在中国可以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建起一家超级工厂,又为何选择中国?可以说,这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地位的彰显,特斯拉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方都不可能创造这么一个奇迹。因为特斯拉的这个项目所需要的充电系统、5G系统、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大数据系统以及智能系统在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配套齐全。
 


图说:洋山海事巡逻艇现场守护保障加注作业安全进行  摄影:韩帅


此外,临港新片区也靠近特斯拉在中国的最大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仅在上海一地的销量就达到51818辆,比深圳(24225辆)、广州(13417辆)加起来还多。

另外,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斯拉作为一家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居然选择在中美贸易冲突非常激烈之际在中国建厂,这让人们看到全球化力量的强大,也宣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决心。2022年8月,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设立三周年之际,特斯拉亚太区研发工程总监王文佳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成为特斯拉重要的出口基地。特斯拉上半年出口量近10万,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数的48%。”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落户上海后,就像其他产业来到中国一样“进得来,出不去”,这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神奇之处——带有终局性。“特斯拉得州、柏林、弗里蒙特几个工厂间或许会有友好竞争,但上海超级工厂很难被超越。”

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成了临港新片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产业,三年来产值从300多亿增至2000多亿元,连续两年翻一番,未来三年还将再翻倍。2021年临港整车产量75万辆,占上海1/4。

可以说,特斯拉落户临港新片区是一个标杆性的事件,它意味着临港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的全球地位,也表露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决心。临港,正代表中国在探索一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

特斯拉落户中国代表了特斯拉颠覆性的企业组织模式与临港的“强强联合”,这也是“上海超级工厂很难被超越”的原因所在。

成绩:三年夯基垒台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三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

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速40.2%(2019年为885亿元,2020年为1541亿元,2021年为2600亿元),2022年预计为3300亿元。

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59.2%(2019年为200亿元,2020年为336亿元,2021年为513亿元),2022年预计为8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358%(2018年为184家,2019年为254家,2020年为502家,2021年为844家)。

抽象数据的背后,是临港新片区不断制度突破的勇气、对市场需求积极回应的精神,以及“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雄心,在若干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上率先实现了新突破。国务院制定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通过改革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所谓“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一是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自由。二是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的贸易自由。高标准建设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行全新的货物进出境监管制度,率先建立以大数据理念为支撑的海关与地方政府信息化协同监管体系,培育保税新兴业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来实现离岸贸易规模逐年倍增。三是推动实现更加高效的资金自由。四是推动实现更高能级的运输自由,全面拓展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加速集聚高端航运服务资源。五是推动实现更为开放的人员从业自由。六是推动实现更加便利的信息快捷联通。

三年的成绩单如此亮眼,临港新片区不负众望。值得一提的是,港航业作为窜起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地位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临港新片区所探索之路的题中应有要义。

洋山:占据上海港半壁江山
日前,《劳氏日报》发布《2022年度全球百大港口报告》,该报告基于2021年的吞吐量对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进行排名。

上海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的桂冠,吞吐量约4700万TEU,同比增长8.1%,其增量已超过某些单个港口的绝对吞吐量(见表)。《劳氏日报》预测,在未来数年,上海将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超过5000万TEU的港口。

另据上海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在“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2281.3万TEU,为上海港连续12年保持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做出重要贡献。今年上半年,上海洋山港克服疫情影响保持正常运转,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1.4万TEU,同比增长5.9%,再创历史新高。


注:2020年排名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劳氏日报》评论:上海港在2021年拉大与第二名新加坡港在吞吐量上的差距,两者相差接近1000万TEU。但新加坡港最重要的消息是大士港扩建项目第一期的开放,该项目预计可在2040年将新加坡这一全球最大集装箱转运港的最大吞吐量提升至6500万TEU。

2005年,新加坡港超越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普通货物港口,至2010年上海港成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止,新加坡港独领风骚,有大约5000家国际企业把这个岛国作为仓储和配送中心,这也证明了运输有能力改造贸易流。面对雄心勃勃的新加坡港,上海港有哪些可作为之处?

沿海捎带突破,国际中转将“起飞”
包含洋山港在内的上海港优势明显,除了有全球最先进的智慧港口洋山四期之外,也背靠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但是与新加坡港相比,洋山港在中转运量上的确还有发挥的潜力。

资料显示,2012年12月洋山港在全国率先启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此后该业务一直处于小规模运作阶段。2020年7月,由丹麦得斯威运作的中国首票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单在洋山港区完成,这标志着洋山港在跨监管区域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上取得新突破。但是,当前洋山港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仍未超过20%,尚未形成规模化运作。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透露,新加坡、香港、釜山的国际中转业务比例均超过50%,其中新加坡达到80%以上。这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短板之一。

所以,在2022年8月17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制度创新奖表彰大会”上,“开展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位居二等奖之首。该项政策突破的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吸引原先在中国周边港口中转的国际集装箱到洋山港中转”。

“简单而言,即外贸箱在大连、天津、青岛与上海洋山港之间可以用外资船捎带,无须通过额外中资支线船中转。”洋山海关关长曹鸣解释,该政策突破了过去只允许国内的内贸船公司开展“沿海捎带”业务的限制,使得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外资班轮公司也可从事这项业务。

5月31日,马士基旗下的“美若马士基”轮在洋山三期码头装载27只经洋山港中转的外贸集装箱。之后,该轮把这些集装箱货物运至天津港,实现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的首航。

据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吴冰青介绍,目前马士基6条航线上的44条远洋船舶获得开展该项业务的资格,未来会申请更多的航线和船舶从事该业务。“我们先从进口货物开始实施沿海捎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此项政策能够实现进出口双向捎带运输,使包括船东、港口和中国进出口商在内的相关各方从中受益。”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施索仁表示:“此项政策的推行能够助力航运公司优化航线网络,提升操作灵活度,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也可以帮助缓解供应链瓶颈,释放更多运力。”

事实上,洋山港突破沿海捎带业务的确有里程碑意义。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负责人林益松表示,沿海运输权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保留沿海运输权、禁止及限制外国船舶进入沿海运输领域是各国普遍的政策。沿海捎带业务政策的突破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保税燃料服务,弯道超车
“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LNG)‘船到船’加注业务”亦获得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制度创新二等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市场是衡量港口配套服务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船舶停靠时间长短和洋山港衍生服务功能。

林益松在2021年8月接受《航运交易公报》专访时表示,上海港位居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但是船用保税燃料油不及新加坡港的5%,与上海港的核心枢纽港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其非常期待临港内企业能获得保税船供油企业资质。

林益松向《航运交易公报》介绍:洋山港是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每年靠泊的国际干线船舶超过4000艘次,如果按照每航次用油量2500~4000吨测算,每年加油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1600万吨。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赋予上海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2022年2月25日起,《上海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被指定为保税油加注的业务指导单位。

另据洋山港海事局数据显示,其保障洋山深水港实现浙沪保税燃油跨域供应常态化作业,安全开展保税油跨域供应77艘次、17.5万吨(一年前这个数据只有15艘次、1.5万吨的量)。

林益松进一步建议积极布局LNG等新燃料,研究建设LNG船舶燃料加注中心,解决船舶燃油加注问题,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利用临港新片区的“试验田”地位和国家赋予的开放优势,上海市商委等11个部门联合推出《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行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试点管理办法》。最终,洋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可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

洋山港海事局数据显示,该项服务推出至今,其已经服务保障保税LNG安全加注8艘次,约4.7万立方米。

林益松向《航运交易公报》透露,截至目前,LNG累计加注12艘次,超6万立方米。

港航服务“临港速度” 
除了沿海捎带和LNG加注两个获奖项目,在港航领域的政策突破还有很多,如洋山港海事局创新推进“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未来还有船舶法定检验放开等。

海事服务
“权限范围内,能做的都做了”,洋山港海事局相关人员曾向《航运交易公报》表示,正是因为这种主动作为,形成了海事服务的“临港速度”。

创新推进“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
洋山港海事局制定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优化登记流程,实行一次申请、多证联办,最快1日内办结。结合电子证照运用,实现“不停航”转籍登记,登记船舶已达30艘次、超150万总吨,船舶数量和运力规模不断壮大,获评第二批全国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对于追求船舶登记速度,洋山港海事局似乎已经做到极致了,但是相关人员表示还有可发挥的空间。“后面会开展多艘一起办理,”洋山港海事局人员曾向《航运交易公报》透露。

打造海员外派服务高地,推动高端培训项目开展
据悉,临港新片区试点突破有关限制,吸引多家国际知名船舶管理公司在新片区设立海员外派机构,808人次海员经由新片区外派从业。

为适应LNG动力船舶发展需要,洋山港海事局积极推动“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船员”培训项目落地,成为中国首个依托航运院校开展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船员的培训项目,目前已为41名船员发放相关资质证书。

此外,洋山港海事局还通过不断深化洋山港“四双”服务举措等,持续服务保障码头增能扩产。推进洋山港大型集装箱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引航、助航安全作业模式研究,进一步提升港口通航能级和营运效率。推动将临港新片区附近水域纳入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适用范围,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半年来“水水中转”比例54%。共开展双向通航1523次、双窗口离泊886次、双档靠泊5654次、套泊11574次、保障桥吊等超限进口31艘次。

船舶检验
《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中提到要“放开国际登记船舶法定检验”的问题。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李宏印介绍,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与法国海事部门签订对等开放协议,为后续推进船舶检验法定放开奠定基础。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以试点方式推动相关工作,与外国船级社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要求签署授权协议。

空港铁路加持
除了海运,李俊豪表示,临港新片区在空港、铁路等其他口岸部门的进展也十分惊人。

空港方面,建成并投用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开工建设了浦东机场四期工程;2021年,浦东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398.3万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机场第三。空港的意义非常重大,数据显示,上海进出口货物主要依赖水路和航空口岸,且航空货物单位货值明显高于水路。2018年上海航空口岸货邮量以仅占上海口岸约2%的货量比例,承载了进出口货值的41%;水路口岸则以98%的货量比例,仅承担进出口货值的59%。

铁路方面,积极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建设,加快发展海铁联运业务,2021年上海港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41.7万TEU,同比增长55.7%,进一步优化了上海港集疏运结构。

“王牌”临港未来可期
临港的成就凝聚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合力。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为此专门编制了《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出台了多项支持临港新片区的政策措施。上海市委、市政府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倾斜政策,强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这些都为新片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下一步,单从港航领域来说,上海市交通委将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继续全力推进临港新片区巩固和提升枢纽能级。一方面,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加快推进南港码头二期扩建项目;继续推进临港集疏运中心和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规划建设,提升临港地区集疏运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已经开工的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满足2030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的目标;同步推进G1503与周邓快速化枢纽段等配套交通项目,增强浦东枢纽的对外集散能力。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图说:洋山海事巡逻艇现场守护保障加注作业安全进行

摄影: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