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能源 新发展
2022年06月07日 11时 中国水运网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个特点
《实施方案》定位为推动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主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坚持目标导向
《实施方案》锚定我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在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以及在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目标要求,聚焦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完善政策措施,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强调“先立后破、以立为先”
《实施方案》按照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相关要求,通过“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先立后破,重点解决新能源“立”的问题,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
突出问题导向
《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开发建设用地矛盾、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接网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等关键性、要害性、实质性、核心性政策堵点、痛点、空白点,提出切实可行和具备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对于新能源发展用地问题,文件提出要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完善新能源项目用地管制规则,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能源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协同机制,地方政府应严格依法征收土地使用税费,不得超出法律规定征收其他费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接网消纳的适应性问题,文件提出了“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多项措施。
专家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
《实施方案》重点从利用好各类专项基金和创新丰富绿色金融方面,提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举措。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等各类资金的使用方面,按照“以收定支”原则支持新能源发展,不影响既往已明确的新能源相关资金使用方向和规模。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先立后破,而《实施方案》就是要解决如何“立”的问题,同时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要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
具体举措
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绿色电力。
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完善新能源项目用地管制规则,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完善金融相关支持措施,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新能源产业国际化水平。
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