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引领 风电产业尽揽“风光”

2022年05月31日 09时 人民网、中证报、和讯网等

5月26日,国内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号在江苏南通顺利出坞,标志着“乌东德”号坞内建造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正式转入码头调试、系泊试验阶段,预计将于今年7月正式投运。据介绍,“乌东德”号投运后,主要作业于广东、福建海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远海进行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运输及施工能力,为后续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深远海风电项目提供支撑。
 


数据亮眼 景气度持续向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1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7%。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陆风/海风招标持续超预期。2022年1—3月国内公开市场新增招标24.7GW,同比增长74%;另据分析机构不完全统计,4月新增招标14.4GW,同比增长136%,与一季度相比提速明显。截至4月底,国内风电招标量已经超40GW,其中4月份陆风招标量环比大幅增长,预计全年招标有望超80GW。

今年以来,行业招标需求持续旺盛。装机量上看,4月风电新增1.74GW,同增109%;1-4月风电新增9.6GW,同增48%。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陆上风电招标16.3GW,同比+18.9%,年初至今累计招标30.5GW,全年预计招标55GW+;海上风电Q1招标4.05GW(含EPC明确要求风机采购的项目),5月份新增招标0.35GW。二季度,海风主机招标开始大规模释放,预计全年海风招标规模15GW。

中信证券表示,1—4月招标持续超预期,且招标价格逐步企稳,反映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预计2022年风电招标将明显增长。

政策利好 驱动能源转型
5月13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要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建设总规模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远景规划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预计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在近景规划与战略落地层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改能源〔2022〕210号)指出,我国已经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须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到2025年达到16.5%左右。

随着近日浙江、苏州、湖北、山东、江西等省市“十四五”规划陆续发布,各地区“十四五”期间对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也逐渐清晰,行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追踪,截止目前山东、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江苏、广东、江西、湖北、宁夏、浙江、四川、河南、西藏、辽宁、文山州、黑龙江、海南、苏州、天津、上海、咸宁市、漳州、郴州市、北京市等30个地区已明确“十四五”期间规划超527.9GW以上风、光新增装机规模,其中,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327GW,风电新增装机规模超200GW。

风机降本 推动行业竞争力提升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0》数据,风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是风电开发最主要的成本来源,2020年其在陆上和海上风电成本中占比分别约80%和60%。风机大型化既可以减少风机制造过程中单位功率原材料用量,又可以推动风电场配套建设和运维成本的下降,成为风电长期降本的根本原因。此外,因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以及重要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也使得风电开发成本进一步下降,风电应用经济性得以提升。根据IRENA数据,2020年陆上风电已成为全球度电成本最低的清洁能源,每千瓦时仅为0.039美元,低于水电和光伏,成本优势明显。

平安证券表示,当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成本较高这一原来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得以化解,海上风电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有望抬升,看好海上风电成为沿海主要省份的主力电源之一。按照2030年海上风电贡献沿海省份15%的电力需求估算,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超过200GW,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东吴证券认为,随着平价时代来临,我国风电行业有望进入市场需求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以海上风电为例,在2022年退补后,预计沿海省份“十四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划将超过70GW,约是“十三五”新增装机量的8倍,叠加陆上风电已经进入平价时代,行业有望持续稳步增长,竞争格局更优的零部件环节有望深度受益。

面临挑战 消除隐患才能走得更远
虽然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抢装加快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步伐,产业链上下游快速繁荣,这本是利好消息,但未来几年能否继续保持较大需求和产量仍未知,需引起警惕。

而且,由于抢装需要,企业所有产能开足马力,导致产品质量鱼目混珠。今年1月份,某些抢装风机就开始暴露出质量问题,风机低质、低价情况还可能蔓延。在过去两个月投标中,有些项目的风机价格已下探到2700元/千瓦左右。对开发商来讲,低价短期内虽然可降低度电成本,但如果把全生命周期系统及质量风险算进去,却得不偿失。价格战对行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此外,风电在短期内仍面临土地和消纳的挑战。中国虽土地资源丰富,但事实上,在具体项目开发中,由于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找到合适机位并不容易。目前,风电回归“三北”势头猛烈,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三省成为央企等大开发商争夺的热点,但速度过快会导致后期消纳问题暴发。为此,呼吁加快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发展,让它成为中国风电规模化发展重要补充。还要降低中东南分散式风电开发门槛,理顺关键环节,引入备案制,提高建设效率。

其次建议加码海上风电省补。只有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负荷大省清洁能源转型需求。

来源:人民网、中证报、和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