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实施五年计划 全面优化内河通航水域环境

2022年01月26日 14时 中国水运网

1月26日,《嘉兴市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

嘉兴将重点推进和加强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应急信息系统、应急设备设施,大幅提高应急人员队伍的数量、素质,显著增强防范和处置船舶污染的能力,形成“多点布局,分段处置”的应急能力建设格局,满足嘉兴内河通航水域污染应急的需求。
 


《规划》明确,到2025年,嘉兴市将建成覆盖全面、设施先进、协调有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通航水域环境的数字化应急平台体系;建成覆盖全面的船舶污染监视监测网络,实现高风险水域有效监控。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具有“前海后河”的独特区位优势,前有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后有嘉兴内河港、湖州港、杭州港等内河港口,背靠浙北高等级内河航道网,与京杭大运河及太湖、长江水系贯通,具有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和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以“一案三制”为主体的嘉兴市防治船舶污染内河通航水域环境应急体系基本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

“十三五”期末,完成水路货运量10652.64万吨,货物周转量221.89亿吨公里,分别在全社会综合交通体系中占41.4%和57.6%,水路运输已成为嘉兴市乃至长三角地区货物运输的重要运输渠道。

《规划》对嘉兴市“十四五”时期防治船舶污染内河通航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做出总体部署,规划的地理范围界定为嘉兴内河通航水域,包括城郊、海宁、海盐、平湖、嘉善和桐乡等6个内河港区,兼顾周边可能受到船舶污染事故影响的相关水域,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通航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嘉兴市交通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以提升船舶污染事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为目标,从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监管执法体系建设、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应急装备与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出发,提出16项具体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规划》,嘉兴将全面健全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应急体制,充分发挥按照“1+5”模式在市本级及五个县市组建的6个内河水上搜救指挥中心的作用,统一指挥调度水上应急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行动及时、快速、准确、有效。

在应急联动机制方面,还将建立完善跨地区、跨省份治污联动机制,加强与上海、江苏、杭州、湖州等周边地区应急方面的协调沟通,提高应对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的协同作战能力。据了解,2021年嘉兴市交通执法队针对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执法检查,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以抄告单形式通过嘉兴市码头整治办反馈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及各区交通主管部门,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全年发出抄告单11份;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嘉兴海事等单位开展“清港巡河”等专项督导检查,全市全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62次;

全年嘉兴全市针对港口防污染问题立案处罚28起,罚款金额达100.7万元。在此基础上,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提升防污监管执法能力。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全市通航水域智能化监测监控网建设,实现非现场执法感知网络全覆盖;

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强嘉兴全市应急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逐步建成完整、统一、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调度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到2025年,有效利用船联网智能感知、视频分析、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辖区内船舶防污事故的实时监测预警。

接下来,嘉兴将以水路运输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为原则,依据嘉兴市自然条件和水域特点,开展防治船舶污染内河通航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嘉兴市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保护好嘉兴市水域生态环境,保障嘉兴市水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