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制度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

2021年07月08日 11时 中国海事


7月5日,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在海口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三批七项制度创新案例,海南海事局牵头报送的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制度创新作为案例之一集中发布。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效国良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制度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境外船舶移籍是指在境外注册的船舶在原籍注销后转移到海南自贸港申请注册登记,并从事国际航线运输,这项业务涉及到交通(港航)、商务、海事、海关、船级社等单位,是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交织较多的事项。“一事联办”就是将境外船舶移籍当作“一件事”,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解决审批流程环节多、材料杂、时限长的问题。



海南海事局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贸港航运发展实际,从便利航运企业目标出发,主动作为,首创政府搭建平台、央地合作服务模式,形成由政府、海事、海关、交通、船级社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梳理涉及单位、审批流程,建立专属微信群,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首创船舶移籍注册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解决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问题,并联办理相关手续;率先推行船舶登记“不见面审批”,通过远程视频验证、邮寄申请材料和送达证书等手段,实现“不见面审批”,提升了便利性、时效性。

制度落实以后,以“海丰海口”轮为例,通过“一事联办”,科学设置流程,极大缩短了船舶停航时间。按船舶10万元每天的日租金计算,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超千万元,叠加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船舶政策减免的1500万元税款,共计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2500万元。

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制度创新,实现了境外船舶转籍海南自由贸易港零的突破,为今后更多的境外船舶移籍注册提供了样板,这将吸引更多国际船舶选择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有力促进了航运要素向海南聚集。


发布会节选



新海南客户端



 
我想问一下海南海事局,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的制度创新点有哪些?实施后效果怎么样?



效国良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海南海事局的支持和帮助。境外船舶移籍指的是在境外注册的船舶在原籍注销后转移到海南自贸港申请注册登记,并从事国际航线运输,这项业务涉及到交通(港航)、商务、海事、海关、船级社等单位,是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交织较多的事项。“一事联办”就是将境外船舶移籍当作“一件事”,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解决审批流程环节多、材料杂、时限长的问题。通过5月8日由“香港”转籍“中国洋浦港”的“海丰海口”轮案例实践(该轮为集装箱船,载重吨12628,箱位907,原船籍港为中国香港,船东海南海丰航运有限公司为香港法人独资企业,注册地为海口 ),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创新点有3点:

一是首创中央驻琼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间深度融合开展政务服务。我们形成由政府、海事、海关、交通、船级社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运用极简审批理念,通过建立专属微信协调群等办公方式,消 “堵点”解“难点”,使审批工作提前衔接、无缝对接,灵活有效地提升政务服务协同水平。

二是首创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一事联办”打破了部门壁垒,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容缺后补等方式,将进口船舶技术勘验、机电产品进口许可、“零关税”企业备案、“零关税”船舶进口通关、船舶检验、船舶登记及相关船舶证书签发、国际航线船舶运力备案、余油退保或免税等系列手续,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同步办理,有效解决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问题,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审批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

三是率先推行船舶注册登记“不见面审批”。我们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办结”,通过远程视频验证、邮寄申请材料和邮送证书等手段,实现船舶登记“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船舶移籍注册的便利性、时效性,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主要成效也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境外船舶移籍注册登记从完成进口、登记手续到重新投入营运,制度创新前,至少要耗时100多个工作日,制度创新后,大幅压缩至不超过8个工作日,效率提升逾90%。

二是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以时间创效益”。以“海丰海口”轮为例,按目前市场上船舶每天的租金10万元计算,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超千万元,再叠加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船舶政策减免的1500万元税款,共计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2500万元。

第三,为今后境外船舶移籍注册提供了样板。“海丰海口”轮由香港转籍海南,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首艘由境外转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的国际船舶,实现了境外船舶移籍海南自由贸易港零的突破,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的有效实施,将吸引更多国际船舶选择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促进航运要素向海南聚集。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