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金融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06月21日 10时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随着航运业迈入数字化时代,业内正在探索对传统产业和经营模式进行改造与升级,对战略产业和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与培育,并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为核心,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效与能级。


 
“进入数字化时代,最大的机遇是世界各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大使徐祖远认为,港航物流企业要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加大对创新技术和模式的投入,做好必要的试错准备,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对于好的创新项目,要加大推广力度,扩大覆盖范围,让创新成果发挥更大的标杆效应。
 

航运挑战与机遇共存
  
在过去的一年,在动荡与变局中,国际航运市场受疫情冲击严重,致全球经贸产业链重构,运价持续上涨,市场供需失衡。2020年正式实施的“限硫令”以及全球“脱碳”时代的到来,令航运业面临着更大的环保挑战。
  
业内人士称,参与航运产业港航物流的各方企业都需要积极顺应市场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疫情对国际航运业的影响不会消弭;新环保规则的实施给航运业带来了运营成本的增加,亟待推进低碳转型。从长期来看,随着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脚步的加快,航运产业链条上的数字化协同趋势日益凸显。同时,要做好航运与贸易、物流、金融、口岸之间的数字化协同,需要各类企业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坚持生态化的开放赋能,发展立足于航运的“新基建”。
  
当前,全球寻求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压力与日俱增,低碳转型成为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为此,徐祖远强调,如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平衡航运业效益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制定减排目标、构建减排体系是重大挑战。港航企业需要提前规划、提前布局。一方面,针对现有方案进行探索与尝试;另一方面,针对技术难点展开攻关,尤其在能源选择上,要联合相关的能源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研发和试验。
  
“航运业在三个方面面临着碳考验,即控制变量、消减存量和抑制增量,具体措施包括提升效率、强化运营、技术更新和改造、优化新船设计、寻找新的动力路径等。”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晖认为,绿色船舶替代能源的技术路径目前尚不明确,技术规范尚待完善,但长远看,零碳燃料必然是航运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和方向。
  

加强合作与融合发展
  
航运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面对万物互联、数字智能、减碳环保的新要求,如何识变应变、守正创新,是航运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徐晖表示,后疫情时代,行业角色、经营思路正在发生变化,行业生态也将在变化中得到重塑,这就要求航运企业、金融机构、货主等行业参与者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各自优势,控制潜在风险,共同构建行业命运共同体。
  
从当前的商业模式来看,金融船东在融资成本上、货主船东在货源把控上的天然优势正在逐渐强化,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领域的积极布局,加大了行业的供给能力和供给速度,促成了行业一定的整合集聚效应。基于此,为促进资源整合,完善航运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金融、航运等相关行业跨界融合、统筹发展至关重要。有业内人士直言,航运产业只有在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下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做大做强国际跨境融资租赁,发展特色航运保险业务,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试点推进离岸金融业务,打造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
  
融资租赁是国际影响力较大的一类航运金融服务,而船舶租赁又是融资租赁里面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长期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贸易增长前景不明朗、节能环保新规带来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海事租赁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正华看来,通过“中国制造+中国金融+中国管理”的一体化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租赁桥梁优势,持续助力我国航运业、造船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拓展航运租赁服务功能
  
航运、贸易和金融三个要素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需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到全球贸易和航运市场中,而作为金融船东,面对新的市场情况,如何更好地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船东作为银行和船东之间的角色,无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船东中,都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契合点,租赁公司能够起到桥梁作用,将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今,从持有船舶向控制船舶转变,是国际航运市场的趋势。作为金融机构,可以帮船东去持有船舶,获得船舶所有权,因而更好地支持航运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东疆管委会融资租赁促进局副局长于朝亮表示,中国是海事金融强国,融资租赁能够发挥较大的支持作用,既包括服务实体经济,也包括服务国产的高端装备。东疆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致力于打造租赁产业在中国成长发展、做大做强的舞台,在这个基础上围绕着企业需求,以创新为抓手,联合各个监管部门打造适用于租赁发展的产业环境和生态。
  
可以看到,随着中资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熟与发展,开拓海外市场和海外业务需求得越来越迫切。国家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了相应支持,进一步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境内平台开展海外租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