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转型迫在眉睫 海事金融蓝海市场待拓展

2021年06月07日 11时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日前,围绕“十四五”时期海事服务建设,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了《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总体情况,引发了海事金融从业者的关注与讨论。
 
《规划》中提出,要“推动‘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动态管控格局,为建成‘五个一流’海事打下坚实基础”;要求“加强资金保障”,加强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的统筹,并着力做好基础设施装备运行维护资金保障。
  
因海事服务在交通运输以及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海事服务的相关金融活动,备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资本实力雄厚的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视。特别是在船舶、海工平台租赁方面,大型中资金融租赁公司经过多年布局,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日益提升,相关业务也逐渐做大做强。
 

依托政策支持创新发展
  
因港航业的特殊性,海事金融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疏解企业运营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有助于航运企业的运力整合与转型升级,解决企业投融资难题。同时,能够帮助造船厂收获订单,助力实体企业良性发展。
  
得益于中资租赁公司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持续开拓,中国船舶得以“走出去”,保证了运输安全,船舶租赁也成为海事金融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当前,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已具备专业化运作团队,并具有较强国际化运作实力,如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租赁等,船舶租赁业务已成为其战略板块之一。
  
事实上,随着境内租赁机构开始参与国际海事金融市场竞争,离岸租赁需求上升。而在境外,创新有序开展租赁业务并非易事,需要税收、外汇、海关等层面的大力支持。因此,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海事金融相关政策红利的自贸区,也成为金融租赁公司与国际市场接轨并落地船舶租赁业务的创新高地。
  
如今,针对海事服务的拓展,各自贸区正积极为相关办事企业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化举措,在政策上“先行先试”。
  
以天津自贸区为例,天津海事局日前在其发布会上宣布,作为天津自贸区的核心区域,东疆保税港区新承接了27项海事执法事权,包括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等10项登记事权、10项船舶登记关联事权和7项船员证件事权,以吸引更多的航运要素聚集。
  
据悉,目前天津东疆已推出了包括保税租赁登记、保税退租、“保税区+转租赁”在内的多项业务模式创新,解决了租赁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降低了汇兑成本。
  

稳妥推进船舶租赁业务
  
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公司承保部高级承保人张荀看来,要在后疫情时代实现更好的发展,如何平衡存量和新增业务是航运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开展船舶租赁业务在确保合规性、安全性的同时,也需要金融租赁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对业务做出适当调整,以应对风险变化。
  
可以看到,今年二季度,随着国内航运市场预期回暖,租赁公司在各地自贸区内落地了不少船舶租赁项目或与之相关的融资业务以及合作协议。
  
航空工业租赁、中航国际租赁分别与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于今年4月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开展飞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城市基础设施等融资租赁业务;同月,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向浦银金租自贸区单船SPV公司发放了等值约6.5亿元人民币的美元贷款,支持租赁公司向境外船舶公司购买货柜轮,并提供船舶经营租赁服务。
  
今年5月,民生金融租赁与大连船舶重工签署了两艘1.6万箱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同月,国银租赁作为买方购买11艘散货船,金额约为1.4045亿美元。此外,国银租赁还宣布已与原买方香港恒逸物流有限公司、卖方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订立造船合约转让协议,将购入8艘油化船,金额为2.792亿美元。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存在疫情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但中资金融机构仍会保持对新造船只的融资支持力度,特别是中资金融租赁公司,其船舶租赁业务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危中寻机应时而变
  
在不确定性因素频发的背景下,全球航运市场运价上涨压力短期内较难缓和。据航运咨询机构海洋情报公司(Sea Intelligence)分析预测,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将延长运力问题,仅集装箱运价的飙升就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春天。
  
市场已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令贸易供应链大受影响,缺舱缺箱、运价飙涨、海运延误、船舶企业破产重组,诸多问题导致全球航运市场复苏前景不明朗,船舶租赁业务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风险有所上升,提高了租赁公司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的难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事故的间接影响可能难以估量。”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晖表示,船舶的安全管理能力已成为船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船东对船舶、船员进行持续性、专业化管理的同时,也要与海事组织、船级社、港口国等保持密切的配合,实现信息的通畅对接。
  
面对新的市场情况,作为金融船东,租赁公司需要基于自身经验积累,应时而变,危中寻机。
  
有业内人士建议,从租赁公司的角度来说,因船舶租赁业务周期普遍较长,在做融资规划或者风险评估时,需要着重将未来船舶的市值考虑进去,应主动持有一些规格更加复合现代新技术和碳排放要求的船型。如果船型更具竞争力,生命力也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