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港两项规划方案通过审查,将新建15万吨LNG泊位

2020年06月17日 10时 澎湃新闻

上海洋山深水港小洋山南侧运能趋于饱和,沪浙共建小洋山北侧的节奏开始加快。

  近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通过部省联合审查,标志着沪浙共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项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6月8日,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交通委、浙江省交通厅和舟山市政府在浙江杭州联合召开上述两项方案的部省联合审查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审查通过了该两项规划方案。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王志清,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利幸、副厅长任忠、副厅长夏炳荣,舟山市政府副市长毛江平,及上海市、浙江省、舟山市相关单位代表和特邀专家出席了会议。

  小洋山北区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超800万TEU

  根据此前公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陆域面积为12.16平方千米,陆域布置分为集装箱码头作业区、现代港口物流区等。集装箱码头共布置12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5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预测未来2025年、2035年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吞吐总量将超过450万TEU(标准箱)和800万TEU。

  洋山深水港区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至2018年12月底洋山一至四期工程相继竣工投产,形成了7.95km深水集装箱码头岸线,共计23个干线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达1560万TEU。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和浙江两省市联合建设的重大项目,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功能区。2019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1980.8万TEU,占上海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比重达45.7%。

  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扩大和航线资源的不断聚集,洋山深水港区国际枢纽港的地位越发显现,但同时洋山深水港对中、小支线船舶的装卸效率偏低和江海联运能力的不足的也逐渐凸显。

  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开发进程,完善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配套港口设施。

  据了解,与洋山一至四期工程相比,小洋山北作业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小支线集装箱码头区,将主要承担洋山深水港区江海联运集装箱的装卸与储存,兼顾少量沿海支线和近洋航线集装箱的装卸与存储功能,是对小洋山干线集装箱码头的必要补充,也是承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江海联运服务的重要举措。

  新建15万吨液化天然气LNG泊位

  上述该会议也审查通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

  该方案提出洋山深水港沈家湾作业区将增加1个15万总吨的大型LNG泊位,将成为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浙江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日前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沈家湾作业区将在现有上海液化天然气10万总吨LNG码头东侧新增1个15万总吨LNG泊位。

  目前,洋山深水港区沈家湾作业区LNG码头是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上海市天然气供应的主力来源和安全保障,以支撑上海市天然气消费需求为目标,同时兼顾长三角部分其他地区的天然气调峰需求。

  当前上海形成了“6+1”多气源保障体系,所谓“6”是指上海拥有的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洋山进口LNG、川气东送、东海气以及来自江苏如东的天然气共计6路气源,“1”是指备用的五号沟LNG接收站。其中洋山进口LNG供应量已占全年上海总供应量的一半以上。

  不过,根据市场分析预测,2035年上海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超过190亿立方米,同时,根据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至2035年上海须达到至少18.4亿立方米的储气能力。在西气东输等管道气已难以提高供应量的前提下,未来上海的天然气缺口将主要洋山港的LNG气化设施来补足。因此,上海急需新建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

  洋山港LNG接收站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正式向上海市供气。当前,申能集团正积极开展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前期工作。

  申能集团表示,2020年,洋山港LNG接收站一期工程将新建两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投运后上海LNG的储气量将由目前的49.5万立方米增加到89.5万立方米,届时,洋山港储气规模将提高80%,上海整体LNG储气能力将提升约50%。

  第二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则计划分期建设6至8座20万立方米以上储罐和相关配套设施,其中包括15万吨级LNG专用码头。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韩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