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日,送你一幅中国女海员剪影
2019年06月25日 14时 航运界网
自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决定将每年6月25日命名为“世界海员日”以来,公众对海员这一群体的关注,也经历了从感恩海员的贡献,到认识海员的重要性,再到关注其职业发展的过程。今年国际海事组织将“世界海员日”的主题确定为:“船上工作性别平等”,强调女性在更广泛海事领域就业的机会,提倡航运业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海员这一职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海上生涯也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同样适合于女性。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处处都留有女海员的身影:
中国第一位远洋船女船长——孔庆芬
1953年,20岁的孔庆芬登上了“和平一号”轮学习驾驶轮船,经过15年的历练,被正式任命为船长。从此,孔庆芬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第一位远洋轮女船长。
在孔庆芬的航海生涯中,她先后独立操纵过货轮、客轮、油轮等各类型船舶,共计28艘。航行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东京湾、台湾海峡及香港地区水域,航海工作使她千百次地离别和停靠祖国大大小小的港口。
孔庆芬自学习驾驶轮船以来,一直在船工作,直到退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
中国远洋船第一代女轮机长——王亚夫
王亚夫原籍山西,在福州长大。1957年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王亚夫开始在终年漂泊的轮船上,干起船上最为艰苦的轮机工作,一干就是36年,直到1993年离休。在航海生涯中,王亚夫在广州海运局工作近20年,于1972年担任轮机长。
王亚夫在任轮机长期间,一直以工作认真、刻苦、要求严格著称。1980年,新造的“长柳”轮出厂前夕,王亚夫被调到该船任大管轮。她把全船轮机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保证了“长柳”轮安全运行。之后,她被上海海运局正式任命为“长柳”轮轮机长。1983年,她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作为女海员的代表,又被推选为上海市妇联第八届、九届执行委员。
新中国第一代女轮机长——张兴芝
张兴芝出生在滨海城市青岛,对大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65年,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的张兴芝被分配到上海海运局客轮公司,她主动要求在船工作,从机匠、三管轮、二管轮到大管轮,再到轮机长,一做就是23年。1982年张兴芝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轮机长考试,先后在十几艘船上任职。张兴芝曾被任命为我国首次开辟通过台湾海峡到达广州的“长柳”轮轮机长。在船期间,张兴芝同所有的海员都一样,遭遇过台风惊涛骇浪的考验,也经历过机器故障导致的紧张局面。
张兴芝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曾讲到:“女性上船比起男性来,付出确实不一样。女性除了要克服生理特性外,还需要健康的体魄,更要经受世俗的偏见。当然如同男海员一样还要忍受远离家庭、远离亲人的困惑,这都是挑战。我先后在十几条船工作过,从3000吨到7500吨,跑遍国内各个港口。而成功地在一个男性群体的工作圈子里站稳了脚跟,这说明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1988年,张兴芝告别陪伴半辈子的机舱间,走上讲授轮机专业知识的讲台。从此耕耘于海事教学讲台,为航海事业培养上船能适应、上岗能操作航海人才。
荣获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女海员——罗烈芳
罗烈芳于1952年从广东汕头海事学校毕业,是新中国第一批女海员。她早期服务于长江航运企业,从事船舶驾驶岗位,于1956年荣获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是交通运输行业杰出的女性代表,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7月,她还代表中国海员参加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女工大会。从1953年上船实习,到1979年调到广州远洋公司工作,罗烈芳在船摸爬滚打了26年。
1957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乘风破浪》,以罗烈芳为原型,讲述的是新中国第一批女轮船驾驶员的成长经历,这部电影激励了几代人。
我国第一位远洋船女政委——焦湘兰
焦湘兰,新中国首位远洋船女政委。1927年出生于山东掖县(即现在的莱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进入广远公司,于1976至1981年,在“辽阳”轮担任政委,为新中国首位远洋船舶女政委。焦湘兰政委在远洋船上工作了30个月,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几十个港口,真正肩负起远洋船政委的重任,并成为中国远洋船女海员的楷模。
老一辈的海员,都将自己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奉献给海洋和曾经工作过的驾驶台、机舱,直至离休。然而“船上工作”,也并不仅仅局限于驾驶台和机舱。
“海巡01”轮二副——詹春珮
曾经航海梦几近破碎的詹春珮,如今既是海员,又是海事执法人员,作为“海巡01”轮的二副,她曾参与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南海岛礁建设、“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碰撞燃爆事故搜救等近20起海上重大任务,航程累计可绕地球4周。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副教授——白响恩
曾开着中国船穿越北冰洋的白响恩,目前任教于上海海事大学,希望把认真、坚持的“极地精神”传授给学生们,去引导那些热爱海洋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
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机长——宋寅
曾经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的宋寅,目前就职于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也是国内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在恶劣的海况里,用飞行筑起一道海上生命线。
曾经在船工作或毕业于航海技术专业的女性,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活跃在海事领域,这或许也代表了女性海员有更多的从业可能性。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女生,因为“热爱”选择了“船上工作”。
皇家加勒比邮轮“海洋赞礼”号(Ovation of the Seas) Second Officer——孙烨
目前就职于皇家加勒比邮轮“海洋赞礼”号(Ovation of the Seas)担任Second Officer的孙烨,当初偷偷将第一志愿从警校改为上海海事大学,从此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航行于海上的庞然大物紧密地连在一起。研究生毕业时,带着本科毕业时没有上船的遗憾,孙烨毅然选择上船工作。起初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性别、国籍上的偏见,她并没有退缩,而是用行动和坚持消除了父母的顾虑,也用实力证明了女海员同样可以融入船上工作。她希望在航海这条路上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处,也盼望着有一天,驾驶豪华邮轮,穿梭在川流不息的交通流下。
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 实习三副——吴丽华
今年6月毕业于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吴丽华,与孙烨有着相似的经历,目前就职于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在本科毕业之前就到亚洲最大、最豪华的客滚轮“和谐云港”号担任实习三副。和普通人一样,当年放弃报考警校的吴丽华,来到大学之前对航海没有任何概念,但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一专业的魅力和包罗万象。谈及因正在“和谐云港”号工作,无法参加毕业典礼,吴丽华难掩遗憾之情,但想到自己正在向实现“航海梦”的方向靠近,她选择继续坚守。
在被问到“今后是否会一直在船上工作”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表示“要将航海梦进行到底”。她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一个人所热爱的变成了职业,那么这个人一定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会遇到挫折或偏见,也能有内在的驱动力坚持下去,并勇于飞跃。
长期以来,船上工作被认为不适合女性从业者,这与社会的包容度有关,也与女性的社会分工及生理特点有关。随着船舶技术发展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海员在船上劳动负荷减轻,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可以执行曾经被认为强体力劳动的任务。性别平等并不是意味着“男女一样”,我们承认性别的差异,但是理解每个人的选择。这个课题很大,内容庞杂,但唯一不变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尊重他人的选择,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热爱”投身“船上工作”,打破传统思维的边界,真正实现“性别平等”。
文/陆婧
责编/王海
图/李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