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智能物流加速推进——物流业发展十大趋势
2019年03月06日 09时 中国交通新闻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物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优化、降本增效等挑战,也迎来了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市场升级等发展机遇。今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向如何?企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本版编发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分析的物流业发展十大趋势,供行业参考。
物流市场增速或放缓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为6.7%,比前三季度GDP增速高0.2个百分点,但季度增速逐步下滑。消费物流仍保持较快增长,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工业物流呈现结构性变化,大宗物资和出口物流增速下降。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6%,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受宏观经济下滑、消费需求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今年我国物流强度将进一步下降,物流市场规模增速或将收窄至低于经济增速,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道路货运业受运输结构调整等政策影响将更加低迷。但是物流市场结构将持续优化,大运量、低附加值的物流需求进一步降低,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将大幅增长。
内贸物流市场释放潜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将会逐渐降低,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今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为国内市场拓展新空间。今年的物流业将在促进国内市场供需匹配、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降低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创造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消彼长,在物流市场规模保持中低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下,出口加工导向下的大进大出物流模式将不可持续,内贸物流市场比外贸物流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
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以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预计今年,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铁路货改助推运输结构调整
今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33.68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稳步落实2020年比2017年增加11亿吨的货运增量行动目标。随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深入实施,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推力,以中铁快运与顺丰合作发展高铁快递为标杆,中国铁路总公司混改将加快推进。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等物流市场需求特点,物流企业可深度参与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铁在货运价格、枢纽基地、技术装备、运输组织、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创新高铁快递、零担快运、冷链班列、中欧班列、驮背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市场化产品。
物流市场监管转向信用和数据
2018年,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实体化营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开展政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20家部委就物流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货运市场监管向实时监管、视频监管、远程监管、平台监管发展,监管信息透明化程度和监管力度得到加强。未来监管的重点将由以审批为主的事前资质监管转向以信用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随着区块链技术商业化,物流信用记录方式、契约规则将发生改变,物流信用系统、物流金融创新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跨境电商物流成市场蓝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上海、杭州、宁波等3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模式上进行有益探索。菜鸟网络已在杭州、香港、吉隆坡等城市设立首批6个电子商务枢纽,eWTP已落地马来西亚、卢旺达、比利时三站。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进口导向的跨境电商物流将成为市场蓝海。
物流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
推动物流企业拥抱智能科技,加快推进传统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是物流业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物流每个环节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打通实现在线化,只是解决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数据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按照数字化的要求对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进行重构,推动全流程的透明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实现数据业务化。
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联动
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格局均将发展重大调整。《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对于物流供应链可视化、协同化、全球化和稳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物流业将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这种趋势将进一步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单纯提供物流运营业务,而是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的核心。
区域物流一体化加速推进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圈(群)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推动城市圈(群)一体化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城市行政边界,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物流布局。今年,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组织协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管理政策规范统一、推动区域物流与产业协同为重点,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加速推进。
信息技术影响物流模式变革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管理理念转向以轻资产的形态管理重资产,推动物流业跨界融合、动态化演进。2018年,物联网和大数据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已经得到验证,今年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将迎来应用的爆发。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支持,也逐步由问题解决型向方案设计型过渡,新兴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信息收集、精准匹配及产业链整合的机会,同时也扮演着流量端口和精准营销端口的双重角色。新零售的变革带来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落地,推动智慧物流加速前进的同时,也对物流效率和体验提出了新要求。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 林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