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迎发展机遇
2019年02月26日 09时 中国经营报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迎发展机遇
赵越,童海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对外公布,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航空方面,纲要指出,将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空网络,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享。航运方面,纲要指出,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近日,航空航运等多家企业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态,将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导向,调整自身布局,未来顺势深耕区域市场,将围绕大湾区城市进行多方位布局。
航空公司争相发力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场建设和航空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纲要指出,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空网络,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
天风证券交通运输分析师曾凡哲向记者表示,“随着纲要的出台,区域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提速。比如深圳的机场扩建以及广州的第二机场建设,就第一次被提上日程。”
除了机场的建设,纲要还将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城市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
纲要指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
曾凡哲认为,纲要将广州、深圳也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实际上提升了两个城市机场的定位。
根据纲要规划提及的航空产业及航空枢纽建设的内容,区域内各家航空公司也相继发力。
南方航空方面向记者表示,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方航空会继续深耕广州,将广州建设成世界级航空枢纽。南航通过持续的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带动广东省与国际、国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推动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同时南航还将继续布局支线市场,为打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人流、物流搭建起空中桥梁,从而更好地服务广东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白云机场安全起降航班接近48万架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完成货邮接近190万吨,两者同比增长均在6%左右。
而海南航空则着重布局区域内另外一个国际航空枢纽——深圳。
海南航空方面向记者表示,海南航空将深圳作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率先提出了“新枢纽,新市场”战略,新开多条深圳始发远程国际航线,力图促进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及经贸、人文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一体化。早在2017年下半年,海南航空就与深圳市交委、深圳机场签署合作协议,商定“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在深圳开通一条洲际航线和两条国际航线,拉开“深圳+海航”政企合作新模式的序幕。
2018年,深圳机场全年实现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同比增长8.2%;货邮吞吐量121.9万吨,同比增长5.1%;起降航班35.6万架次,同比增长4.6%。
除了航空枢纽的建设,为配合纲要实施,航司还在航线方面做出调整。
深圳航空方面表示,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航空在航线布局方面进行了大力的调整,比如,深圳航空加大了在珠海的运力投放,加密了惠州航线,同时还开通了深圳至伦敦的洲际航线。未来还会有进一步配合大湾区建设的策略。
民航分析师林智杰向记者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枢纽机场有相互竞争的情况。包括对空域资源的竞争和对珠三角旅客的争夺,以及对航空公司运力的竞争。
不过,林智杰认为,要实现协同发展还需要规划有一个科学的、差异化的定位。但目前从纲要来看,差异化不明显,三个都是国际枢纽机场,一个珠三角区域有三个世界级的国际枢纽很难。日后,在地面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更加便捷的基础上,在特区和内地间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利基础上,三个机场可能在市场竞争合作中,更容易形成差异化的定位,也就更有利于大湾区整体经济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能够推动机场的发展,同时,世界枢纽机场的建设反过来也能够帮助大湾区经济的再次腾飞。
航运迎多式联运新契机
除航空运输外,粤港澳大湾区内海岸线较长,有多家港口企业,包括广州港(601228.SH)、珠海港(000507.SZ)、盐田港(000088.SZ)、深赤湾A(000022.SZ)等多家上市公司。
纲要指出,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同时纲要还阐明,要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
航运分析师王海向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于区域内港口企业来讲是新的契机,特别是发展多式联运。港口集团开拓综合物流,具有先天优势。因为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在传统的装卸作业和仓储等业务外,发展多式联运等综合物流,可以说“水到渠成”。港口配合多式联运有利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到港的商品、货物更加有效率地通向腹地。
另外,王海向记者表示,具体建设中,国家还在规划“公转铁”,即将港口货物更多通过铁路对接与运输,这样有利于提高货运效率,也更加环保。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龚建伟也向记者表示,香港的货运功能会慢慢地转移到深圳、广州等地,同时深圳港和广州港将借助腹地货源优势逐步提高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企业也积极探讨港口多式联运。2018年7月,区域内港口企业就在广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论坛(广州·南沙)”的研讨会,广州港等港口参加研讨。而早在2017年7月,珠海港就开始筹划建立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除了多式联运,纲要还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区域内港口企业的协同提出新要求。
纲要指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跌3.0%;广州港2019年1月发布公告,预计2018年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8%;深圳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则取得2.09%的增长。
王海认为,纲要出台实际上将弱化目前香港港口与广东港口间你争我赶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实现协同。实际上这几年面对广东港口的竞争,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不断下降,但是香港的优势在于航运的软环境,比如航运金融、航运法律,不应单纯和广东港口比吞吐量。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发挥香港自身优势。
龚建伟也认为,目前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地航运发展各有特色,香港在现代航运服务业和国际中转方面优势明显,深圳和广州则分别做外贸和内贸运输,相较香港离货源腹地更近,且价格优势明显。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借鉴世界知名湾区纽约湾区的做法,探索将深圳港和香港港以组合港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可借广东港口资源整合的契机,推动深圳和广州的港口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大湾区港口资源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