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怀揣35亿吨铁矿石来华求“开采”
2010年04月16日 08时 航运界
塞内加尔怀揣35亿吨铁矿石来华求"开采"
在铁矿石谈判举步维艰的敏感时期,非洲塞内加尔怀揣35亿吨储量铁矿来华叫卖,或许将为中国钢企打开另一扇窗口。
4月13日,在"塞内加尔-中国商务合作日"上,塞内加尔高官以及十几家公司总裁怀揣着多个项目寻求中国国有及私营公司的投资,铁矿石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开采塞铁矿须先设厂
据东塞内加尔铁矿公司的调查,西非国家塞内加尔铁矿储量可达35亿吨,含铁量达63%;其潜在的磁铁矿也高达35亿吨。塞内加尔与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阿赛洛米塔尔集团在2007年达成协议,由后者投资开采前者一个储量为7亿吨的铁矿。
"我们的铁矿石目前由阿赛洛米塔尔集团在塞内加尔设厂开采,但我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铁矿石项目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项目,还包含了一条铁路和供电项目在内的综合性的项目。"塞内加尔国务大臣、国际合作部长兼航空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卡里姆·韦德说,该铁矿项目耗资29.3亿美元,包含矿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个150万千瓦的发电厂和现代化的设备,原定2011年投产,头两年的开采量可以达到1.2亿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正在塞内加尔进行一个50兆瓦电站的建设工程,还有一家来自中国河南的公司也参与了铁矿的建设。"
卡里姆·韦德介绍,该铁矿项目还包含了一条投资42.6亿美元的铁路和投资16.2亿美元的港口。铁路长311公里,位于矿藏和现有的铁路之间,同时距离Diamniadio工业区和未来的巴格尼矿(Bargny)港口之间的交叉地带仅6公里。而巴格尼矿业港口距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28公里,专门为现有的大型船舶以及未来的矿业运输设计建造,可以停泊17万吨的轮船。
据介绍,4月13日下午,塞内加尔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的中国港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分别签订了巴格尼矿业港口建设、达喀尔到马里首都巴马科的铁路改造工程和住房建设协议、为达喀尔市及周边地区提供50兆瓦涡轮发电机的协议,其中第三个项目金额达7500万美元。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任海平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该公司尚未从塞内加尔进口过铁矿石,13日派代表与会只是希望了解一下投资的政策。而塞内加尔国务大臣、国际合作部长兼航空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卡里姆·韦德介绍,目前还没有中国公司对塞内加尔的铁矿石开采进行直接的投资,"如果中国企业愿意在铁矿石上进行投资,也希望能够在塞内加尔设厂,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能够理解瓦德总统希望能增加一些附加值的想法。"
一直以来,在区域开发上,塞内加尔积极主张建立相应的开发组织协调相关各国的行动。
据介绍,过去塞内加尔的海外投资来源,90%以上来自法国,目前法国的投资比例已降到50%左右。"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塞内加尔和中国贸易的增强,我们再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力量,因此希望争取到中国的支持。""中国企业去投资,只需要遵守塞内加尔的法律和风俗习惯,就会受到欢迎。"
卡里姆·韦德对中国的办事效率印象深刻,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说:"在对非洲国家的支持中,中国的动作最为迅速、有力,比如达喀尔输电线路的改造,我们去找过其他国家的公司,都说需要五年以上,我们跟中国公司接触,很快就成立了评估小组,两个月前我们才签了协议,该项目在明年结束。"对铁矿石谈判有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副研究员李众敏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中国企业对塞内加尔的投资额度2005年是235万美元;2006年是415万美元;2007年是439万美元;2008年是1061万美元。"中国企业对塞内加尔的投资发展很快,潜力很大。"
李众敏介绍,目前在非洲投资面临的问题是许多方面都很难配套,基础设施也非常落后,中国的投资可以从基础建设入手。"先在塞内加尔这样据有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国家建立桥头堡,然后再逐步投资非洲大陆,或者借助塞内加尔与北美、南美和欧洲的双边关系,进入上述市场。"
而对于塞内加尔铁矿石项目,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塞内加尔铁矿石储量大约仅为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石出口大国储量的十分之一,但对于目前相持不下的铁矿石谈判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至少给国内一些钢企打开了一扇窗口。"
铁矿石定价金融化迫近 中钢协再会五矿商会
铁矿石谈判"胶着"之际,三大矿山"抱团"坚持季度定价方式,这让全球钢铁业尤其是欧盟、中国钢铁业"心惊肉跳"。
早报记者获悉,继4月2日联合召开闭门会议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今日将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讨论"行业对策",以应对三大矿山季度定价以及铁矿石金融化"陷阱"。
此次会议由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共同指导",邀请了新加坡交易所、国内外矿石供应商以及业内知名专家。一般认为,中钢协是大钢企的利益代表,五矿商会则是中小贸易商的"代言人"。
令人瞩目的是,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新加坡交易所结算与商品部、渣打银行商品衍生工具结构部及远洋运输公司相关负责人,这在早前的行业会议上是很少出现的。这或许意味着,随着三大矿山"抱团"力推短期(3个月)合同甚至现货定价,中国钢铁业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一现实--铁矿石价格"金融化"可能近在咫尺。
新加坡交易所结算与商品部助理副总裁陈世亮早前对媒体表示,从年度定价到季度定价,到可能更为灵活的定价模式:指数定价只差一步。
可查资料显示,去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推出了TSL指数作为其全球首个铁矿石场外交易清算机制。在最开始的3个月,采用这一指数的交易量加起来不到100万吨。但随着去年下半年三大矿山发难推行短期化合约,TSL指数交易开始活跃起来。
今年4月2日,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召集国内几家具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主要钢企和贸易商在北京召开紧急闭门会议,为应对棘手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寻求对策。会上中钢协强推三大行业自律文件借以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
然而,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在该闭门会议上并未就铁矿石进口方面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会上,中钢协提出,贸易商炒作扭曲了矿价,造成矿价大幅上涨;而五矿商会则认为,铁矿石价格高涨程度主要责任并不能归咎于贸易商。
另外,在现货与季度定价方面,中钢协表示,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囤矿足够一段时间使用,很多码头都处于高库存状态,因此"不一定要急着接受季度定价"。中钢协一高层甚至号召钢企在未来两个月不要进口三大矿山铁矿石。
不过,五矿商会称,现货是长协的补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现货矿,全部长协垄断后三大矿山会如何涨价。"
在三大行业自律文件方面,五矿商会相关人士也指出,推出自律文件并未与贸易商深度探讨,其操作性还待进一步观察。
铁矿石飞涨搅局 两拓合并案或遭力拓"悔婚"
有消息透露,除非力拓在两拓合作的铁矿石项目中获得更多的"补偿",否则力拓的股东们很可能放弃该合作计划。
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和力拓之间1160亿美元的合作案正在受到力拓方面越来越多的阻力。究其原因,飞涨的铁矿石价格不仅搅黄了矿商和钢厂运行数十年的长协定价制度,也为三大矿商之间的合作平添了障碍。
合并遭不断质疑
两拓金额巨大的合作案发生在力拓撕毁与中铝公司的全方位注资协议之后。2009年6月,必和必拓与力拓宣布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并双方在西澳大利亚地区价值1160亿美元的铁矿石业务。双方将组建新的合资企业,共同经营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双方持股50%,而必和必拓将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获取上述股权。
依照当时的计划,合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两公司预计新公司的年运营成本将至少降低100亿美元。业内人士预计,如两拓合资计划成行,国际铁矿石市场三巨头格局将被打破,淡水河谷将可能被挤下铁矿石第一供应商的位置。
然而,自合并计划出炉以来,便遭受了外界,尤其是铁矿石需求国的强烈反弹。合并公告发布两周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即发表公开声明,称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和必和必拓合并铁矿石生产业务的协议是一种变相的垄断,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呼吁各国钢铁企业联合起来抵制"两拓"的合并企图。不过,中方无法从法律上对两拓的合并构成实质性威胁。
随后,2010年1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与必和必拓合并铁矿石生产业务的合资协议展开反垄断调查,以判定相关协议是否阻碍铁矿生产领域的竞争。
欧盟方面称,调查将着重于这一交易是否会对全球铁矿石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欧盟担心两拓合并后铁矿石全球海运市场的垄断而不是生产的垄断,欧盟主要钢铁生产商Eurofer认为,两拓合并将严重限制铁矿石海运市场的竞争,出现不可接受的垄断局面。
在澳大利亚国内,这起合作案也正在受到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调查。ACCC是去年12月对这宗合资提案展开调查,原拟定2月24日正式宣布决定,但经两度推迟裁决后,最终的结果要到5月27日方有定论。
股东压力积聚
面对全球钢铁业的质疑,合并计划的主导者必和必拓的态度依然积极。今年2月,必和必拓任命Chris Campbell担任公司铁矿石业务部门的总裁,取代前铁矿石机构负责人Ian Ashby的职位。而Ian Ashby则将成为与力拓合资成立的西澳铁矿石合资公司的执行长。
但力拓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据悉,目前力拓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该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铁矿石业务,而与必和必拓达成的交易没有反映该资产的质量,也没有反映该资源的价值。更有分析人士认为,如今铁矿石现货价格攀升至去年基准价格的两倍以上,必和必拓所支付的58亿美元现在看来太便宜了。
如今,来自力拓的股东的反对声音也开始出现了。据外电报道,力拓一位排名前十的澳洲股东的基金经理表示,当初签署合资协议时,预计铁矿石市场将会强势增长,但目前其价格已远远超过了这些预期。
苏格兰皇家银行分析师Lyndon Fagan表示,从他在过去6个月内与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力拓股东们碰面的情况来看,他认为以目前的条款,该项交易会被股东们投票否决。德意志银行在上月也曾发表类似报告,敦促力拓股东否决该交易或争取更佳的补偿条款。
来自股东的压力意味着,力拓很可能再度"悔婚"。
来源:中财网